严庄脸上带着得意的笑容。



他就喜欢看到某些人气急败坏,又奈何不得自己的模样。



“做得好,这次的考题,就算把从前大唐科举要用到的书,全部搬进考场,都不会有任何作用。



本官这次,就是要选拔有真实才能的人。”



方重勇微微点头道,对严庄执行计划的态度很满意。



……



贡院内,每一个考生,都在一个固定小隔间内。不能吃饭,不能上厕所。题目都是大题,做完一题交一份答案,才能领取下一题。



肯定有人会问,如果要上茅厕怎么办?



答案是,交完一题答卷后,便可以上茅厕。如果实在来不及,那就……只能怪自己运气不好了。



贡院内答题的考生之中,有个叫杨绾的人,此刻他正紧张的等待发卷子。



第一道题,以泰山为题,作诗一首。



这对于他来说,如吃饭喝水一般简单。



因为杨绾本就是基哥还在时,准备参加科举,并且极有信心能拿下进士科的考生。



但正当他准备考试时,皇甫惟明河北起兵,当年科举取消。



杨绾出身弘农杨氏原武房,家学渊源。祖父、父亲都是当官的,在朝中人脉极为深厚。他本人也颇有文采,要是按照以前唐代科举的规矩。



他闭着眼睛都能中。



可惜今时不同往日,他原本的官场关系网,全都用不上了。又不能行卷,PY交易也不可能了。



换句话说,得靠自己的真本事。



不过这样也好,杨绾是自信的人,觉得这种公平的规矩,正好显示出自己的本事!



第一道题不到一炷香的时间就交卷了。区区写诗,哪里能难倒他!



马上第二道题发了下来,上面也只有一句话:



在不加农税的情况下,如何为国聚财,至少提出三种以上的办法。



这尼玛怎么搞?



看到这题,杨绾有点懵。



他硬着头皮胡乱写完,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写完以后又看了一遍,只觉得通篇废话,都是类似于:因为价格很高,所以在市面上卖得不便宜之类的废话。



洋洋洒洒一大堆,却又言之无物。



他长叹一声,将第二题交了上去。不过杨绾想起科举的告示,上面说的是“以长取材”。



换言之,某一题答得很烂不要紧,只要有一题能答得好,就能进入后面的面试环节。



杨绾终于还是恢复了一点信心。



他拿到了第三题:



现在你是礼部尚书,要为国取材。请设计出你所想的科举考试制度细节,以及考试流程,越详细越好。



不求面面俱到,只求有可取之处。



说这个老子可不困啦!



看到此题,杨绾大喜过望。



如果是其他考生看到这道题,那简直就想立刻冲出贡院把出题的考官给砍了!



但是对于杨绾来说,这道题就是为他量身打造的。



作为平日里的“键政达人”,杨绾对基哥时代的科举早就不爽了,曾经内心有很多阴搓搓的想法,也曾经幻想着“假如有天我身居高位,要如何如何”的幻想。



这不,“键政”的机会来了!



杨绾奋笔疾书,洋洋洒洒一大通。



他认为开元时期的“地方贡举”,已经成了当地大户与当地官员勾结敛财的工具,早就失去了初衷,地方上选上来到长安参加进士科的,都是些废物。如今也没必要恢复这样的制度。



还有什么考生录取人数应该增加十倍啊,降低地方科举的分量和权重啊,把杂七杂八的科考项目都砍了啊之类的。



杨绾也是壮着胆子满嘴跑火车,能写的不能写的,他一股脑都写了。



等他从“暴走”状态恢复过来的时候,看到自己写下的答案,吓得额头直冒冷汗。



罢了,死就死吧。



杨绾选择一字不改,直接交卷。



下一题:



天子任命你为御史台的御史大夫,你要怎样肃正百官风气,请列举几种办法,并详细叙述其运行方式。



看到这题目,杨绾非常确信汴州这个“朝廷”,那是真的在励精图治,为了做大做强而选拔人才了。只是,类似这样的题目,是不是太为难他们这些考生了?



绝大部分考生,一辈子没有接触过政务,谁能答得出这样的题目?



杨绾心中暗自揣摩,这次科举的录取标准,很可能跟考生们想的不一样。



类似的“考题轰炸”一个接一个,有的题目杨绾非常有底气,但有的题目,简直就是在吊打他。



一直考到夕阳挂天边的时候,贡院外的钟声才敲响。



杨绾拖着疲惫的身躯走出考场,却发现外面早已站满了人,他几乎是最后走出来的那一批人。



然而,提前出来的人,也只能在贡院的大院子里等待,不得离开。



“依次出门,十人一组!”



严庄扯着嗓子大喊道。



穿着粗布衣的方重勇,抱起双臂,装成他的随从,在一旁看热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盛唐挽歌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携剑远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携剑远行并收藏盛唐挽歌最新章节

JJ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