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说在官府里面当临时征召的小吏,看守城门,去本地县尉手下临时当差等等。



简单说,就是争取让更多的普通百姓识字。不用很多,五百字就够了,类似于“速成班”。以后谁还要再多学,那是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去解决。



李璘认为这种法案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他完全不觉得那些泥腿子们有什么识字的必要,根本就是在浪费时间。



再比如说方重勇提出建立“太医局”和“军医局”,一个专门培养官府的医官,一个专门培养军医官。



太医局下面设有安济坊,主要是为了迅速应对瘟疫而设,平日里则是作为一个临时看小病的场所,有实习的医官为贫苦百姓免费问诊看病,并且以成本价售卖一些常见的药材。



军医局下面则设有居养院,平日里会给军中无依无靠的遗孤居住。若是有流民来本地,则由居养院负责临时接待安置,免得造成本地社会动荡。



官府会给居养院划拨一部分公田,作为运营的根基,起到一定社会保障的作用。



当然了,某种程度上说,也算是保有了公田。



对于这个法案,李璘完全无感,只是觉得方重勇对那些泥腿子们实在太好,完全没有必要,纯粹浪费钱而已。



有这点钱,还不如多募些兵马呢。



不过既然跟自己关系不大,李璘也懒得在这种小事上花费精力,基本上是方重勇和他手下那帮人说什么,自己就点点头。



一场李璘认为很无聊的朝会,就这么结束。到后面群臣说了些什么,他都完全没在听。这次废后的图谋失败,让他有些心灰意冷,有些不想再折腾了。



……



“大帅,一下子实施这么多法令,府库里的财帛有些不够用了。就算是盐引,也不能随便发。”



书房里,刘晏对着方重勇禀告道。



不得不说,这位方大帅是有水平,有野心,有手段的。



现在缺的,其实只有时间而已。



哪怕是有很多公田,可是这些土地,不能马上变现,田里产出粮秣,那也得等到秋天的时候。



“汴州的大户,还是太多了。我们要号召这些人出来捐钱做善事。



像是安济坊、居养院、书院什么的,他们难道不该捐一点钱,来做些善事吗?”



方重勇理直气壮的反问道。



道理是这个道理,只不过,谁也不会心甘情愿掏钱扔水里啊。那些穷人,那些灾民过得好不好,汴州等地的黄老爷们,只希望那些人要死就死远一点,别让自己看到就行了。



刘晏只是苦笑摇头。



“不捐钱的,在他们门楣上挂个牌匾,上面写四个字:为富不仁。



捐钱的,同样在他们门楣上挂个牌匾,上面也写四个字:良善之家。



让崔乾佑带着税警团的人去挨家挨户的问,他们想挂哪个牌子。以后牌子一年一换!”



方重勇嘿嘿冷笑道。



这也行?



老实人刘晏沉思片刻,发现这样玩,还真踏马可以!



“出了大相国寺那个事情,也让崔乾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4/5)

章节目录

盛唐挽歌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携剑远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携剑远行并收藏盛唐挽歌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