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这次李宝臣运气不好,所有的线索都断了。



只知道这个宦官并不是新人,而是在大明宫中待了十多年的“老人”,当年基哥还是天子的时候,此人便在大明宫当值。



他是怎么进宫的,是谁推荐来的,是谁录用的,早已湮没于茫茫人海,知情人早就不知所踪。



即使要查此人的来龙去脉,也只能查个大概,根本于事无补。



这次刺杀,深深刺激了李宝臣。



不来长安,不知道这里的水有多深。近期一幕又一幕的刺杀,简直让他怀疑人生。



长安城内的各坊,乃至深宫内苑,恍如一头又一头吞噬人命的猛兽!



到了夜晚,李宝臣回到兴庆宫的勤政务本楼办公,只觉得整个人都身心俱疲。



没错,他把自己的府邸设在了兴庆宫,并让朝廷册封他为“兴王”。



这是一个未曾有过的封号,但象征意义极为浓厚。特别是兴庆宫这个地方曾经意味着什么,更是不言而喻。



李宝臣“不经意”表露出的种种暗示,但凡有点政治头脑的人,都能明白他到底想干什么。



其实吧,这还是在李史鱼极力劝说下的“妥协”,宝臣大帅原本的设想还要宏大一些。



若不是有苻坚在前,李宝臣恨不得让长安中枢朝廷给自己封一个“天王”的封号。



因为只有“天王”这个称谓,才配得上他“天命之子”的逼格。



“右相啊,你说这长安城到底是怎么回事?孤在洛阳的时候好好的,怎么来了长安,就像是进了水潭泥坑一般,动也动不了呢?”



书房里,李宝臣坐在基哥曾经坐过的龙椅上,微微皱起眉头询问道。



而目前担任右相的李史鱼,则是面色平静中带着几分忧虑。他未着官袍,穿着一身布衣,看起来就跟普通的穷酸文士差不多。



倒不是李史鱼不想穿紫袍显摆,而是如今长安城内的刺杀时有发生,若是穿个紫袍招摇过市,岂不是在脸上写着“快来杀我”?



“长安中枢衙门很多,只是现在衙门的人找不到事做,该做的事又没人愿意去做,怕担责。



所以朝廷才会陷于瘫痪状态。这是目前最麻烦的一件事,唉!”



李史鱼无奈叹息,长安的情况,真是比想象中还要糟糕。



李宝臣带兵进长安不假,但这并不意味着长安中枢朝廷会自己运转起来。事实上,李怀光之前的事情,对于长安官僚体制的破坏极大,很多官员都担忧目前的动荡局面,赋闲在家,甚至逃离了关中。



似乎是感觉李宝臣的政治智商,没法理解自己说的,李史鱼又解释道:



“大帅,长安中枢那么多衙门,当初便是为了处理整个大唐的政务,才逐步扩大到如此规模的。



………可是现在,天下纷乱,大大小小的势力分别割据一方,已经没有那么多的政务需要长安这边处理了。



大规模裁撤官员,裁撤衙门,才是当务之急啊。”



李史鱼痛心疾首的说道。



当然了,裁撤衙门就是让在里头办公的官员回家自己凉快去。这无疑又会降低一些人对于李宝臣的支持。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5)

章节目录

盛唐挽歌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携剑远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携剑远行并收藏盛唐挽歌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