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卿聊聊文学与诗歌?



“本相明白了。”



颜真卿看到李白始终不说话,于是点了点头。



他懂了。



“李宝臣野心勃勃,有他在,封锁了黄河,江南与两淮的漕船到不了长安。李某今日在长安大街上看到饥肠辘辘者甚多,颜相公也应该看到了吧?”



李白再次提醒颜真卿,收拾李宝臣的意义何在。



确实,方重勇可以不管李宝臣,但颜真卿却不能不管。朝廷哪怕海路运粮,也必定要走黄河漕运到长安。



河阳三城,是扼住关中咽喉的项圈。



哪怕李璘要登基称帝,长安这边夺取洛阳,也有着极为迫切的必要性。



若是有汴州精兵配合,两面夹击之下,胜算极大。



不过还有个问题。



洛阳被攻下后,算谁的呢?



会不会有“黄雀在后”之事?



颜真卿一时间也有些犹豫。



“这是方节帅的亲笔信,上面还有永王殿下的印章和签名,请颜相公过目。”



李白这才从怀里摸出一封信,交给颜真卿。



这件事幕后是韦子春在穿针引线,无论是方重勇还是李璘,他们都期盼着宝臣大帅快点完蛋。



“嗯。”



颜真卿点点头,看完信后将其收入袖口。



方重勇在信中说,打败李宝臣后,宣武镇兵马便会退回汴州,不会进洛阳城。



这已经不是暗示,而是把话说得明明白白了。至于颜真卿信不信,那是他的事情。



颜真卿可以不在乎,但缺粮的长安却不能不在乎。



“李判官不如今日在颜府住下,本相还要考虑一下。”



颜真卿沉思片刻说道。



“如此甚好。”



李白松了口气,颜真卿没有直接拒绝,就证明这件事成了一半。



让府里的仆从安排好李白后,颜真卿却没去睡觉,而是把住在府中的幕僚李萼找来商议这件事。



颜真卿把方重勇的亲笔信交给这位幕僚,又把李白的话复述了一遍,然后便安静等待李萼的回答。



“颜相公,这件事我们没得选了。现在长安每天都有人背井离乡,缺粮太狠了。



不打通粮道,江南与两淮的粮食就进不到关中来,那要如何是好?



总不能等到饿殍遍地在动手吧?”



李萼忧心忡忡的反问道。



他也看出来了,其实这个问题的核心,并不是洛阳城,而是在洛阳城附近,黄河岸边的河阳三城。这是扼守黄河的咽喉之地。



自从李宝臣占据这里后,就断了关中的漕运。而皇甫惟明还在的时候,则一直没有下狠手。



皇甫惟明是关中世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怎么可能对关中下狠手呢?



但宝臣大帅就不会给关中人面子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3/5)

章节目录

盛唐挽歌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携剑远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携剑远行并收藏盛唐挽歌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