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
然而,安重璋却直接否决了程千里的建议。



安重璋的理由很充分:史思明狡诈非常,一旦官军离开太原,在忻州与之决战,那么很有可能被他钻空子。



若是战败,太原便相当危险了,甚至整个河东的防御体系都会崩溃。



既然基哥已经带了数万精兵西进长安,那么此时并不是与史思明决战的好机会。



只要苟住就行,甚至极端情况下,秀荣城让给史思明也无所谓,保存兵力为上!



王忠嗣无法说服安重璋,而且对方的意见确实也不无道理,于是便否决了程千里的提议。



眼见事不可为,程千里只好带兵退回了忻州,将北面大量防区拱手相让给史思明,决心死守秀荣城。利用粮道较短的优势,拖死河北叛军。



表面上看官军似乎是没吃什么大亏,但明摆着颓势尽显。这种状况不仅官军内部各路将领都看到了,史思明更是洞若观火。战局的天平,已经在悄悄逆转。



……



这天刚刚入夜,赤水军军使安重璋在晋祠大营外巡视了一圈,身心疲惫的回到军帐。



屏退亲兵之后,他便悄悄的从怀里摸出一封信,在油灯下反复查看。



其实这封信收到已经有好几天了,但安重璋一直拿不定主意。



他弟弟安抱真在信中说:基哥已经是冢中枯骨,安家在凉州经营百年,在朝廷经营数十年。一旦不能从龙,先辈所有努力都将付之一炬。



如今生死存亡之秋,一来要保赤水军尽量不要伤筋动骨,二来也要密切关注朝廷动向,不要稀里糊涂的成为叛逆。



基哥年迈且有大病,即便是明日薨逝,亦是不足为奇,兄长定要三思后行。



安重璋深知其弟的能力与性格,深知他向来是足智多谋,不会信口开河。



这封信没有把话说得太明白,但话里话外,都是建议安重璋以赤水军为根基在河东兵变!然后向如今在长安登基的天子李琩效忠!



如今天子李琩手中并无多少靠得住的强军,若是能得赤水军鼎力支持,则安氏一族可保数十年富贵,荣宠不衰。



不得不说,安抱真是有眼光的。



只是安重璋还有顾虑,一旦走出这一步,就没法回头了,必然会得罪很多人。



一旦投机失败,后果不堪设想,家族百年基业将毁于一旦!



而且这跟凉州安氏一贯以来的政治路线相悖。



怎么能说兵变就兵变呢?



安重璋感觉此举太过于激进了。



若是只看智谋,安重璋是远不如其弟安抱真的,但他最大的优点是稳健靠谱,而非是出谋划策,更不是投机弄险。



安重璋将信看了又看,感觉手中的信纸有千斤之重,最终还是将其放到灯台上,任其焚毁。



“世道艰难啊。”



他忍不住长叹一声,依旧是没有下定决心。



毕竟,是基哥当众提拔了他,还留他在太原监视王忠嗣。



若要兵变,岂不是跟监守自盗一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5)

章节目录

盛唐挽歌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携剑远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携剑远行并收藏盛唐挽歌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