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史鱼连忙退下,一路小跑的去传令了。



等他走后,皇甫惟明这才面露苦涩之意,一个劲的摇头叹息。



显然,他刚才的果断调整,不在乎过往得失,都是故意装出来的。



其实这次方重勇打的闷棍,让他心疼得要死,早就破大防了。他仅仅是不方便在人前显露出来而已。



“打贝州这一手确实妙,但那又如何呢?可一不可再,下次你还能有机会么?”



皇甫惟明自言自语道,他在心中复盘,已经大概勾勒出方重勇的套路了。



战前,与永王李璘勾结唱双簧,假装作出一副攻打卢县的姿态,骗过了对岸的河北守军,麻痹了武令珣。



回想了一下武令珣用兵的本事,皇甫惟明觉得方重勇得手很正常。要是换安守忠在这里,或许就不会败得那么惨了。



偷袭聊城得手后,方重勇又闪击贝州,几乎是马不停蹄,压根就没想守城。



或者说,攻打聊城只是路过,对方的目的,原本就是贝州!



不愧是百战余生,独当一面的主将啊!



皇甫惟明心中感慨,这方氏父子,段位是真的不低,没一个好相与的。



“只是那民变又是怎么回事?”



皇甫惟明到处寻找刚才那张纸,才发现已经被自己揉成团扔到地上了。



他连忙捡起来展开,又把关于战况的分析看了一遍,越看越是迷糊。



皇甫惟明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世家子弟,一出生就在长安这花花世界,迎来送往的人,不是皇子就是官僚。



他对于底层百姓为什么要突然闹事,也是一脸懵逼,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那些人离他的世界很远很远。



“方清是外来户,连本地方言都不会说,更是脸熟的人都没有。



本地百姓会被他蛊惑暴乱么?那些人凭什么听他的呢?”



皇甫惟明眉毛皱成了“川”字,觉得方重勇基本上不可能在河北一呼百应,没有人会追随他,除非刀架在脖子上。



“安守忠名将之姿,颇有军略,指挥若定。他出马应该可以解决这些问题的。



区区民变而已。”



皇甫惟明沉吟再三,虽然他还没弄清楚所有的细节,但觉得自己的安排没有什么问题。手握两万精兵的安守忠,平息事态应该问题不大。



至于民变,皇甫惟明觉得不足为惧。



……



贝州地盘不大,但县城与集镇异常集中!



东北面的经城,西面的宗城,西南面的临清,东面的武城、历亭,东北面的漳南等,人口稠密得吓人。



本着“来都来了”的原则,方重勇派人去乡里村间发动百姓来贝州府城,也就是清河县城外的粮仓领粮,顺便下发各种刀剑木矛等兵器。



那汹涌势头几乎是一呼百应。



得了好处的贝州百姓们,非常积极踊跃的“劝说”本地县城打开城门,也跟着一起开仓放粮,不要给脸不要脸。



天下北库都开仓放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4/5)

章节目录

盛唐挽歌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携剑远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携剑远行并收藏盛唐挽歌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