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是很厉害的人,也不能胜天,甚至连这句话都不敢喊出口!



崔乾佑,可惜了啊。



李泌轻叹一声,回到了自己的军帐,拿起一卷《道德经》开始读起来。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他那略带沙哑的声音,在军帐内回荡。而门外值守的士卒,听起来却只是“咿呀咿呀”好似蚊子一般的嗡嗡声,压根无法分辨词句。



……



商洛道,是一条在大唐官府地图上不存在,而民间却非常活跃的一系列路线。它不是一道路,而是连通了很多地方,如同血管一样大大小小的路线。



没有官府的驿站,却又不缺补给粮秣水源的铺子,甚至可以提供住宿。



俗话说世间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商洛道成功的秘诀在于,它连通了洛阳、荆襄、长安三地。其中大部分路线是官道,而少部分翻山越岭的小路,则是商洛道的“点睛之笔”。



这些小路是商贾们走了数百年才形成贸易线路,正是有了这条捷径,荆襄的商贾们才能跟长安与洛阳这两大商埠对接。长安以南走蓝田出武关这条路,是一条非常重要的贸易路线。



商洛道的出现不是偶然的,也不是古人没事偏要在山里转悠找路。而是有着非常迫切的经济需求,为了赚钱而不断开拓而已。



一路走来,李琩感受到了来自民间的伟大力量。



这条路时而要翻山,时而要过河。但无论是何种地形,都可以骑马上路。很难想象,没有大唐官府的介入,没有驿站提供食宿马匹,这一路却可以补给不缺。



官府做不到的事情,百姓们做到了。



逢山开路不算稀奇。



遇水搭桥,还能时不时维护这些看似简陋的桥梁,这才是真正的“民心所向”。



“殿下,这条路之所以会成这样,是因为荆襄那边的茶叶和土特产,不能靠人力肩挑手提,必须用驴子或者骡子驮运。



路若是不能骑马,那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鲁炅看到李琩一副思索的模样,便开口解释道。他们正在翻越熊耳山,翻过山以后,前面便是蓝田关。



熊耳山这一段看似艰难险阻,实则早就有人开好了路。



“孤明白了。”



穿着唐军军服的李琩微微点头道。



“殿下,等会下官便会以换防为由,通过蓝田关。请殿下耐心等候,莫要表明身份,节外生枝。”



许远对李琩行礼道,提醒了一句。



自从李琩一行人过了武关后,他便带着部分守军加入了行军的队伍,负责在前面开路。



放眼望去,熊耳山各山头道观林立,其中有祖师庙、灵宫庙、老君庙、大圣殿等道家庙宇,香火鼎盛。他们进入熊耳山后,沿途便遇到了不少道士。



这些人都是行色匆匆旁若无人,就好像没看到他们一般。



这一路李琩看到了很多不曾见过的人间风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5)

章节目录

盛唐挽歌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携剑远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携剑远行并收藏盛唐挽歌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