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后,开封城外渡口,迎来了第一批抵达的团结兵。这些人来自曹州,数量七百余人。



团结兵制度,是由各州刺史(或节度使)兼任的“团练使”征发入军﹐不登记入正规军军籍,但该办的军务却一点都不少﹔



服役期间只发给本人身粮酱菜,没有军饷,简单说就是到部队里面去混个口粮﹔



团结兵需要协助藩镇官健在境内防守﹐或配合作战﹔本身不会长期脱离生产﹐军事任务结束之后﹐随即遣返回乡。



如果战事延长,也会定期轮换,性质介于府兵和募兵之间,并不是脱产军队。



反正,当团结兵不是什么优差,若是没有战乱,各地对此都是能躲就躲。



方重勇看了看这些团结兵的精神面貌,以及他们身上的军服军械,忍不住微微皱眉。



军服还算新,但穿戴松松垮垮且军容不整。脸上都是惺忪懒散的表情,甚至连弓箭手都看不到几个。



唐军之中对射术极为看重,军中大将鲜有不会射箭之人,就连方重勇也练了好多年骑射,以至于胳膊都微微变形。



部队中弓箭手很少,则说明有一定军事技能的人也很少。



至于盔甲,呵呵,多半是胸前挂了一块皮革做成的背心,头上顶个铁盔就了事,甚至还有铁锈,看上去极为敷衍。



这批人无论是军械还是军械的保养,都很不上心。



“这就是放下锄头的农夫啊,能抵挡得住皇甫惟明麾下叛军么?某看守城也够呛啊!”



方重勇望向身边的车光倩道,一脸震惊,感觉这些人最多也就押运粮草,别的事情实在是没法委托于他们来办。



按方重勇的想法,这些州刺史为了自己的身家性命,多少也要对军务上点心吧?



没想到别人就是这么奔放!



或者说训练一支能战之军,真没有自己想的那么简单。



“节帅,中原承平日久,或许他们以为大唐边镇精兵和战阵厮杀,也就那么回事吧。”



车光倩也是苦笑,他们原本对于这些各州自行招募的团结兵还有些期待,没想到如此不堪。



方重勇若有所思的点点头,有点理解为什么中晚唐乃至五代十国,有三千精兵就能纵横数州,有一万精兵就能盘踞一方,有五万精兵就能问鼎天下了。



实在是所谓的“镇兵”,水分太大了!



“都过来过来!看什么看!说你呢!



艹,不收拾就不老实是吧!什么德行!”



正在这时,何昌期带着十几个银枪孝节军士卒,在引导曹州的团结兵集合,一边拿着兵戈指指点点,一边嘴里骂骂咧咧的。



“呃,那個李季兰,最后归谁了?”



方重勇看到何昌期,忽然想起这一茬,好奇问道。



车光倩想了想,凑过来压低声音道:



“节帅,何老虎他们几个都怕那个李季兰身上带病,不敢要。后来是有个火长(管五个人)不嫌弃,带回去玩了三天。



玩腻了就放李季兰走了。



至于那人到底是谁,末将没有关注,要不,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5)

章节目录

盛唐挽歌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携剑远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携剑远行并收藏盛唐挽歌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