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归仁知道这个道理,皇甫惟明自然也知道。



“先不管,待祭天结束,登基仪式结束后,再说。”



皇甫惟明强装镇定说道,心中慌得一批。



“得令,那末将带些精干部曲,悄悄去漳河北岸那边增援。”



李归仁抱拳行礼说道,说完转身便走。



等他走后,皇甫惟明才发现自己额头上布满了细密的汗珠。



……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



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



这是曹操在《苦寒行》中,对并邺道的描写。那一年,他正带兵攻并州,于壶关前踌躇不得进之时,写下了这一篇名传千古的诗篇。



妖孽的并邺道,可谓是太行八陉之中最有传奇色彩的道路,也可以称之为鬼神莫测的“薛定谔之路”。



这条路线很特别。



当并州与邺城,都被同一个政治势力所掌控的时候,这条险阻无比的道路,就会奇迹般的“畅通”,人人都爱走。



比如说东魏北齐时,并邺道就是邺城与晋阳之间最畅通的道路。没错,它虽然很难走,但它安全啊,而且是直达。



当年北齐文宣帝高洋,便是爱走这条路,一年往返晋阳与邺城之间,要走十几次并邺道!



然而,正如矛盾论中优势劣势互相转换的原理一样。原本的优势项,在外部环境发生改变后,最优条件便很有可能转换为最劣条件。



并邺道便是如此。



一旦太原与邺城分属两个不同而敌对的政治势力时。它的优点便消失不见,缺点开始无限放大,让那些沙场老将们,每次都是能不走并邺道就不走。



曹操的《苦寒行》已经生动诠释了,打仗走这条路,就等于是在玩命!只要不胜,退都很难退回去。



而且它还很公平,无论是从太原出发,还是从邺城出发,所面临的困难都是一样的。



军队入了滏口陉后,就会进入“黑盒状态”,任何人都说不清那些狭窄山道里面,有什么“妖魔鬼怪”在等着自己。等你走到出口,就是壶口关了,中间没有任何可以修整的城池。



视野的狭窄,也让两边的斥候,不得不走穿这条路抵达终点,才能得知对手到底有没有发兵!



然而只有千日做贼的,没听说谁千日防贼。每天让斥候走穿这条路,去看看对手有没有动静,也确实不太现实!只能通过侦查对方兵马调度情况,来判断这条路此刻到底危不危险。



如果壶关附近大军云集,那么走这条路就变得十分危险。



用兵谨慎的皇甫惟明不敢派兵攻打壶口关,但他在滏口陉外围准备了两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是滏口陉入口处的昭义县和滏阳。



这里有武令珣的三千兵马屯扎。



第二道防线,则是在漳河北岸的大营,有五千兵马,由突厥出身的胡将毕思琛率领。



毕竟这里不是主要防线,壶关那边也没听说官军有什么动静,所以皇甫惟明没有在这里安置太多兵马。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5)

章节目录

盛唐挽歌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携剑远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携剑远行并收藏盛唐挽歌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