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
回纥人反叛,妄图谋取河套。所以在此之前,河西边军先发制人,把回纥牙帐端了。



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吧?



这帮丘八,压根就不管此刻打仗国家能不能承受。反正,不耽误他们军功,不耽误他们上进,不耽误他们领赏就行。



至于其他的,那是天子与宰相该考虑的。打仗费钱这种事情,跟他们这些斩将夺旗的丘八又有什么关系呢?



注意到车光倩的面色不太好看,又或许是李光弼也觉得自己太不近人情了。



于是他无奈叹息道:“将信交给平西郡王,他会明白的。河西近十万精锐,并不是李某人的一言堂。平西郡王有苦衷,本节帅也有苦衷啊。”



“李节帅勿虑,卑职这便回去复命。”



车光倩没有多说什么废话,收好信件后便行礼告辞,转身离去了。



……



“安思顺是怎么说的呢?”



灵州城南郊外的银枪孝节军大营,方重勇在帅帐内询问从太原赶回来的封常清道。



“回节帅,安思顺说他已经知道此事,甚至连一封回信都不肯写!”



一想起那天的遭遇,封常清就一肚子火。



河东节度使安思顺不仅不愿意承诺配合方重勇协防河套东面防线,反而还是一副轻描淡写的态度,打官腔兜圈子。



话是说了不少,就是没有一句实锤的。



反正就是一个意思:老子会守好自己的门框,至于回纥人要冲河套,那是你们朔方军要操心的事情,关老子什么事?老子只管自己防区没事!



要是不好理解,那就反过来问一句:如果某个草原民族倾尽全力攻河东重镇云州,方重勇这个朔方军节度使,会那么实心眼的派兵支援云州么?



多半也不会吧?



这其实便是开元天宝时期,经常会有一位节度使身兼两镇的原因所在。两个防区之间平日里并非那么和睦,大家都是各扫门前雪。



打配合的话,不好协防,也不方便共同出兵。



真打起来,谁主谁次,谁负责记功?



类似的很多事情,都需要一个一锤定音的人物,统一协调。



朔方节度使与河东节度使,从官职上说是平起平坐的。你说让我协防榆林,我就必须得协防榆林吗?我这个河东节度使不要面子的么?



简单说就是方重勇指挥不动安思顺。



这也跟车光倩在长安,造谣安思顺想借刀杀人的事情没有发酵有关。



“回纥人可能绕路奔袭静边军,从紫河进入朔州的事情,你没有跟安思顺说么?”



方重勇一脸疑惑问道。



当年隋末的时候,刘武周就是在这里起兵,得到突厥人源源不断的支持,给李二凤造成了很大麻烦。



有现成的例子摆在眼前,安思顺怎么就不当回事呢?



“节帅,末将如何没有说啊。末将引经据典,话说了一大堆。



但安思顺说他不是裴寂,回纥人也不是突厥和刘武周,不必节帅费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4/5)

章节目录

盛唐挽歌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携剑远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携剑远行并收藏盛唐挽歌最新章节

JJ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