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奢华。夔州本地惠而不费的曲米春、巫峡春,不是他们的菜!



“其实吧,光看颜色,夔州酒就已经毫无优势,想短期内声名大噪谈何容易,你怎么想靠酿酒赚钱呢?”



郑叔清忍不住叹息道。粮食买就买了吧,反正脱手不难,到冬天的时候脱手还能小赚一点酒钱。



“除此以外,酿酒原料来得太容易,也会让人觉得品质低劣,上不了大雅之堂。”



他又继续补了一刀。



物以稀为贵的道理,哪里都适用。如果酿酒的原料易得(包括水),陈酿的时间又很短,那么自然会被人认为品质一般。现在离明年上元节不过几个月,这几個月的“陈酿”,想去忽悠那些把酒当水喝的长安权贵。



还是有点太天真了!



方重勇之前“关税改制,标定漕船”的套路,确实让郑叔清很惊艳,甚至可以说是“化腐朽为神奇”,但很显然,完全不会饮酒的方重勇,在酒水这一块,很难搞出花样来。



“使君,其实吧,我们可以用红莲稻来酿酒。”



方重勇言之凿凿的说道。



他从夏天开始就一直当咸鱼,每日读书练字,看上去日子过得很是悠闲,但实际上,却一直在收集各种信息,并准备杀手锏!



如今,宝剑出鞘,谁与争锋!



“红莲稻酿酒?”



郑叔清一愣,完全没搞明白方重勇的思路。



好吃的稻米,未必适合酿酒,反之亦然。酿酒的材料,有时候跟它本身好不好吃无关。



高粱那么难吃,高粱酒的风味却又完全相反,在酒类中独树一帜,便是这个道理。



红莲稻确实好吃,只不过,酿酒未必适合,而且也没人这么做!



这么珍贵的稻米,属于皇家贡品,李隆基赏赐给谁,谁家才有得吃。就算路途上有“漂没”的部分,拿到“开路稻”的那些人也不敢公开炫耀,更不可能拿红莲稻这么珍贵的贡品来私酿。



又没有需求,又舍不得材料,还有一大堆现成的好酒,长安有红莲稻酿的酒才是真见鬼!



“你莫不是在说笑,这红莲稻从何而来?”



郑叔清摊开双手,一脸诧异看着方重勇询问道。



“使君,某问你一个问题。”



“请讲。”



“顾况那份公文,应该在长安某些人中间,不是什么秘密了吧。”



方重勇忽然提起这一茬,倒是有点出乎郑叔清的意料。



“如果,我是说如果现在有人在长安散布消息,说夔州的贡品红莲稻,已经被大量用于酿酒,那么是不是正好跟顾况这份公文对得上呢?”



方重勇微笑说道。



好像,似乎,可能……确实是这样。



郑叔清微微点头,可以查到实证的流言,是很容易发酵的。顾况那封公文并不加密,沿途经过了不少驿站,也经过了不少官员的手,最后才到户部尚书的案头!



这条线上的任何人,都可能将消息散布出去。如果有心人推波助澜的话,那么弄得全长安城人尽皆知,也不是什么难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5)

章节目录

盛唐挽歌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携剑远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携剑远行并收藏盛唐挽歌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