臻颤颤巍巍地起身,拐杖动了动:“是啊,顾堂长未必一直当堂长,唐总院也未必一直是总院,你们一个个还算年轻,尚能做个十年二十年,可我老了,杨永安也上六十了吧,总归做不了多少年了。”



“能在有生之年,看到学院越发完善,即便是更换了堂长、总院、分院院长,也能不影响整个学院的成长,是好事。人会死,院规不会死,只是需要防范,堂长肆意篡改院规,我认为,是时候将顾堂长提过的委员会制拿出来了。”



唐大帆拱手:“正有此意。”



马直、万谅、计修身等人都知道,委员会制是顾正臣很早提出的一种设想,就是各分院院长、总院、堂长,甚至抽调一部分骨干教授,来组成委员会。



委员会负责院规审核、修改,负责重大事务决策。



在委员会里,堂长要强行推动某项院规改动,只有两种办法:



第一,拿到山长特批。



第二,取得三分之二以上委员同意。



委员会制度提出很久,却一直没被拿出来用,是因为在唐大帆、赵臻等人看来,这制度多少有些“以下犯上”了,没人想过用这法子约束身为堂长的顾正臣。



可现在经过赵瑁这番折腾,学院高层意识到,委员会制度很有必要。



至少在委员会制度之下,堂长的做派一旦与格物学院的利益起冲突时,与格物学院追求的理念发生冲突时,总院、分院院长、教授等,可以发声反对,并制约堂长胡来,确保学院运作的基础不被动摇。



唐大帆严肃地说:“学院内设委员会制,堂长、总院、分院院长,组成十四委员,并在各教授中选出七个候补委员,若中途没有委员变更,便三年一次选拔,增补委员、候补委员数量……”



以委员会制,约束堂长权力,保障学院坚定以“院规”为准运作的方案送到宫内,朱元璋在看到“山长为委员长,拥有一票否决权”时,便批准了。



只是委员会这一套并不适合朝堂,许多事不适用三分之二同意便可推行。



比如百万大移民,这事一旦公开来办,朝堂之上绝不会有三分之二的官员同意,三分之二的官员反对还差不多,可这事就不办了吗?



一票否决?



一票执行?



当皇帝的,总不能一直站在百官的对立面吧?



即便是,也不宜回回太过明显,影响不好。



这类制度在朱元璋看来,只适合格物学院的内部管理。



格物学院在忙着拨乱反正,刑部却在忙着审讯……(2/2)

章节目录

大明:寒门辅臣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寒梅惊雪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寒梅惊雪并收藏大明:寒门辅臣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