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仪摇头叹息,道:“仆固玚不愿随我等举事。”



“怎么会?”



李栖筠大为诧异。



在他看来,仆固玚曾因为承袭节度使之位不成而对薛白颇有怨言,是长安城中最反对薛白的武将。



郭子仪道:“他说,过去他追随忠王时,世人皆信雍王是皇嗣。如今忠王已死,世人反不信雍王了。真真假假,他不在乎,他过得远比以前快活。”



“看来他如传闻所言,到了长安之后只顾花天酒地。”李栖筠道,“他往后必会后悔此番没能立下从龙之功。”



“是啊。”



郭子仪思虑着,之后点他的儿子郭晞为先锋,在长安城“迎驾”。



郭晞却没有像平时那样痛快地领命,而是问道:“阿爷,迎驾之后如何做?攻过去吗?”



事到如今,他似乎还没有做好与当今的天子兵戎相见的心理准备。



郭子仪却很果断,点了点头。



~~



李玢的登基事宜已经准备好了,选了个良辰吉日,原打算就在这几天进行大典,却被薛白突如其来返程打断了。



换言之,他还不是皇帝,而是一个被幽禁在大明宫里的囚徒。



这种情况下,长安权贵们面对薛白就显得措手不及。



名义未正,粮草未筹集,兵马也未征调……说白了,就是不坚决。



到了迎驾的前一日,关陇权贵们商议此事,有人竟是提出了一个让李栖筠觉得很可笑的建议——



“何不再与天子谈一谈,劝他恢复李姓,停止变法。”



“事到如今,你们竟怀着这等侥幸?”李栖筠很生气,因为说出这等软弱之言的正是他的族人。



“不然如何?真要在长安打起来不成?多少百姓要因此遭殃?!”



李栖筠本是得天子信任、前途无量的重臣,拜相即在眼前,正是这些族人苦口婆心地劝说他反对新法。彼时,李栖筠并不想反对薛白,只希望此事能徐徐图之。



是薛白在乾元门大开杀戒,且抛弃李姓的行为彻底激怒了他,使他走上了拥立李玢这一条路。



结果倒好,这种时候,那些一开始怂恿他的人胆怯了,退缩了。



“你们能劝服他吗?”李栖筠道:“那么多公卿大臣率部逼到了明堂前,尚且没能劝动他一丝一毫,你等还如何劝,以命相劝?”



“此番想必是不同的,毕竟李泌李长源在他身边。我看,这几日东都来的诏书,语气已温和许多。”



李栖筠心知,这些人无非是怕死,也怕战乱殃及了他们的田亩。



可惜晚了,天子已当众承认了不是李唐皇嗣,覆水难收,岂还有回头的可能?



“莫因几封诏书便放松了警惕,或许这恰是薛逆的伎俩,若不想洛阳的惨案重演,唯有奋起反抗。”



李栖筠坚定了众人的决心,他知道他们没有退路了。



……



次日,长安城郊,灞上。



一杆杆旗帜迎风招展,上面写的全是一个个“唐”字。



为了威慑薛白,甚至是拒薛白于城外。郭子仪特意把他麾下的精兵带了出来,盔甲齐整地列阵于灞水边,仿佛是要迎敌。



这些都是西边的防秋兵,今日人数有上万人,声势浩大。



而在他们身后,长安城城门紧闭,防备森严。



郭晞根本不知道自己这边要达成什么样的目的,是劝那一意孤行的天子回心转意,还是干脆平定薛逆。



于是,他再一次询问郭子仪,希望确定此事。



“战。”



郭子仪此前或许还有犹豫,但他是越到关键时刻越果断的人。



尤其是在战场上,他已摒弃了一切杂念。



渐渐地,前方有快马狂奔回来,打出信旗,表示东边有大股兵马来了。



没过多久,震耳欲聋的马蹄声就传了过来,大地都在颤抖。



郭子仪举起千里镜看去,能看到那漫天的尘烟中一大队骑兵策马而来,看旗号是范阳军。



当年,薛白曾在此抵御范阳叛军。谁能想到,有朝一日,却是薛白亲率着范阳叛军卷土重来。



郭子仪不认为是世事弄人,认为是薛白在权力中迷失了那颗守护大唐社稷的本心。



“御敌!”



迎接薛白的并非是任何鼓乐,而是军中的号角声。



“呜——”



士卒们纷纷张弓搭箭,举起长矛。



渐渐地,薛白的御驾出现在了灞水对岸,与郭子仪隔河相峙。



郭子仪当即派人过河表明他的态度。



那使者是他的六女婿,名为张邕,相貌堂堂,有风骨而能言善辩。



张邕过了河,也不惧那杀气冲天的兵马,径直到御前求见,很快便被士卒带去见薛白。



薛白却是一身戎装,骑于骏马之上,完全是御驾亲征的架势。



“微臣张邕,前来迎驾。”



“既是迎驾,为何张弓搭箭,兵戈相向啊?”



张邕道:“长安官民得知陛下回朝,皆万分欣喜。只是,前些时日,有谣言称陛下不是陛下,人心惶惶,因此,郭公命微臣前来确认。”



“不错,朕已诏告天下,朕并非李唐皇嗣,你待如何?”



张邕一愣,他方才其实是给了薛白一个台阶下。



原以为在郭子仪的兵戈面前,在关陇贵族众志成城面前,薛白能感受到压力,放弃那一意孤行的倔强,稍作妥协。



没想到,就像是踢到了一块硬石头般。



但张邕是个很聪明的人,措手不及的情形下还是马上就有了应对。



“陛下说的是气话。”



张邕显出一个得体的笑容,道:“想必是一些不开眼的臣子惹怒了陛下,使陛下正话反说,臣请陛下息怒。”



但他是来替郭子仪表态的,不能只是这样不停地妥协。



“只是,郭公是个刻板的人,非要确认此事,他肩负守土之责,不能放反叛大唐的叛逆进入长安……”(3/3)

章节目录

满唐华彩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怪诞的表哥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怪诞的表哥并收藏满唐华彩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