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


老道士把书放在石桌上,看向张之维,慈眉善目的说道,他也选择用龙虎山的称谓来称呼张之维。



其实,您要是叫我张爷或者维爷,那也不是不行……张之维心里腹诽一句,瞥了一眼老道士放在石桌上的书本。



发现都是一些很经典的道教入门典籍,虽然简单,却正统而醇厚,是得到各种流派认可的道藏。



张之维有些诧异,以对方武当门长的身份,就算要看道长,也该看一些阐述高深道理的道藏才对,怎么看起了入门篇?



老道士注意到张之维的目光,笑道:“小高功熟读道藏吗?”



“略读!”张之维说道,他确实会读很多道藏,但他往往只是通篇略读一遍,不会将其捧上多高的地位,天天研读参悟什么的。



“甚好甚好!”老道士笑道:“在武当,有那么一群牛鼻子,对那些五花八门的法术并不热衷,对性命双修之道也不感兴趣,每日里更多的时候都在研读那些枯燥的经典!”



这种道士,在龙虎山和茅山也有,并且数量还不少,张之维虽不是这样的道士,但对他们保持着足够的尊敬。



“他们妄图从中这些道藏之中,得到阐述大道的道理,但其实……”



老道士摇了摇头,叹息道:“昔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故《春秋》分为五,《诗》分为四,《易》有数家之传……”



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孔子和他的亲传弟子逝世之后,很多道理都消失了,因此《春秋》有了五家注解,《诗经》有了四家注解,《易经》的注解更是数不胜数。



张之维暗自点头,这确实是如此,很多流传到现在的古之经典,可能是被人层层注解过上百遍的东西,早就没了当初的道与理,甚至是南辕北辙也说不定。



想要这些不知被人翻译注解了多少遍的道藏中领悟大道,简直就是痴人说梦,看来这位武当门主,对那些只会死读书的道士也挺不满。



“孙爷好见解!”



张之维说道,他近距离打量着武当门长,才发觉除了头上的白发外,他乍一看,像是四十出头的年纪,沉稳干练,但再一看,又觉得他很苍老,有七八十岁了。



“这算什么见解,小高功请坐!”老道士说道。



张之维走到老道士对面的石椅上坐下。



老道士笑道:“之前眺望玉虚宫,便见小高功讲道的风采,如今面对面,更是看出小高功的不凡!”



原来在玉虚宫的时候,对方便已在暗中观察,看来王钟圣说的果然是真的,秋风未动蝉先觉,对方已经修到了至诚之道,一念之间便可洞悉旦夕祸福……张之维心里暗道。



至于对方对自己的赞赏,他只当对方是在客套,但其实,老道士的目光却极为的认真,在仔仔细细的打量着张之维。



若是寻常人,被这么盯着,还是被这么一位大高手盯着,一定相当不习惯。



但张之维却是神色如此,正如张静清批评的那样,张之维的眼睛长在头顶,长在脚下,长在肚子,但唯独没长在眼睛该长的位置。



因为他对外人的看法从来都不感兴趣,自然也不会被外人的目光所影响,即便面前这人是武当的门长,号称武圣,武圣,万能手,天下第一手……那也不例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3/4)

章节目录

一人之下:我,张之维,嚣张的张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久违的大晴天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久违的大晴天并收藏一人之下:我,张之维,嚣张的张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