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阻塞交通的负面影响,而这还是在最近十年,市政厅已经给西岱岛修了七八座桥的前提下做到的。



但是作为常年在伦敦生活的新伦敦人,亚瑟倒是挺能理解这种现象的,虽然巴黎在近二十年中新建了大约一百条街道,城市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但是作为一座工业时代的中心城市,城市规模扩张的速度总是赶不上人口涌入的速度。



以致于外国游客们经常能惊讶的看到宫殿与平房为邻,大教堂与养鸡场相对的情况。



而且巴黎还有一个与伦敦大不相同的地方,在伦敦,通常是穷人住在一个地区,富人居住在另一个地区。而在巴黎,这里的居住条件却是垂直分层的,许多穷人和富人会住在同一幢房子里,只不过穷人通常住在高层,而富人则住在低层。



只不过,或许是受到了伦敦的影响,巴黎的富人和权贵慢慢的也不乐意与穷人们挤在城市的中心区域居住了,他们开始逐渐向着偏远的巴黎西部迁移,去住那里由各个大地产商开发新建的各色豪华别墅,而巴黎的东部和中心区则正在迅速沦为穷人聚集的地方。



并且这两年,巴黎人的娱乐方式也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由于1828年和1836年,法国政府先后下令禁止了卖淫和**,这两项措施导致其他形式的消费活动出现了,人们的精力和能量开始转移到了新开发的各种拱廊购物街。



并且由于这些购物街往往靠近剧院和咖啡店,所以很快也带火了周边的娱乐产业。



巴黎的大众剧院和舞厅也纷纷在第三区的圣殿大街开业,从圣马丁街向西到第二区的蒙马特路,那里的剧院专为各类资深爱好者和富裕人家演出半包场的情景剧。而从蒙马特路走到意大利路,这条路上除了各种私人地下**和豪华风月场所以外,还可以看到许多时髦的外国餐厅和咖啡馆,其中最受小布尔乔亚追捧的莫过于巴黎咖啡馆了,再然后则是以提供冰水而闻名的托尔托尼、梅森金色青年和英格兰咖啡馆。



马车缓缓在意大利路上停下,正对着巴黎咖啡馆。



这里的门面虽然不如卢浮宫那般恢宏气派,却带着某种小资产阶级专属的时髦张扬。



宽大的玻璃橱窗将店内的光亮直接投射到街上,铜框门把擦得锃亮,门口的侍者身着深色外套与白围裙,正麻利地上前为乘车来访的客人们牵开车门。



马车刚一停下,亚瑟便看到门口那几位自得其乐的小布尔乔亚。



他们不过是些皮货商、房产经纪人或者银行的小职员,但一个个却都拿出了金融寡头的派头。



礼帽非得按照许多浮夸的《绅士杂志》上说的那样,压到一个精确的角度,长筒靴擦得亮到能映出人影。



有人把手杖横在臂弯里,仿佛那根雕花的木头就是他的家族徽章。



有人则用力抖开披风,好让其他人都能瞧见他镶着金线的马甲在阳光下一闪一闪的模样。



他们说话时的声音不大,但却讨人厌的非要故意拉长尾音,仿佛每个词尾的鼻音都值得所有人驻足聆听。



有人一边喝咖啡,一边故意响亮地翻开《国民报》,有人则在侍者面前挑剔冰水的温度,明明只是寻常的消暑饮品,却非要摆出懂行的派头,说什么“托尔托尼的冰块要比这里更纯净”。



一个人正讲着前阵子圣拉扎尔火车站通车的盛况,声称自己“差点”买下第一张开往勒佩克的车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4)

章节目录

大不列颠之影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趋时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趋时并收藏大不列颠之影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