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他们就去大街上巡逻,敲钟时会叫唤两声钟点。



当然了,老人们的说法也不完全准确,因为打更人当中倒也不乏负责任的。



负责任的打更人在街上巡逻时,会一路拿着棍子去捅店铺和房屋的门,确保全都上了锁,如果房屋没有上锁,他就会去告诫业主。有时候,他也会收些钱去叫醒需要起早赶路的市民们。



不过,也有相当一部分打更人是老人们口中说的那样,迟迟才上更,就算上了更也得先找一处视野开阔的凉快地方聚坐聊天,甚至有时还会出现打更人因为白天劳动太累或者酗酒,直接睡过去的情况。



而且由于打更人的报酬太低,所以那些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们向来是不屑于干这个活儿的。



相较于去打更,这帮小崽子们显然更乐意在喝了点酒以后给这帮“老东西”找麻烦。



如果他们发现打更人在打盹,就会连人带棍一起给他掀翻,然后像是捉弄仰面朝天的乌龟一般,对着他拳打脚踢,直到其他更夫赶来救援才一哄而散。



虽然这都已经是旧时代的风景了,但小崽子们喜欢趁着月黑风高时袭击警察的特点倒是没怎么改变。



虽然苏格兰场警察和他们的前身打更人一样不受欢迎,但他们标志性的燕尾服制服和声名在外的“蓝龙虾”恶名确实让那些喜欢没事找事的恶棍们有所顾忌。



不过,相较于打更人这个职业,苏格兰场其实是一个相当不英国的组织。



组织严密、纪律严明,并且从上到下都实行着极其中央集权的体系,不管是从内往外看,还是从外往内看,苏格兰场的存在都高度违背了不列颠自古以来的大众化、自由化的精神。



《泰晤士报》在苏格兰场成立之初,甚至都相当旗帜鲜明的批评过,他们认为苏格兰场就是专制统治所发明的一架机器。



正因如此,当初罗伯特·皮尔爵士为了成立苏格兰场,不得不大费周章的通过将老城(伦敦金融城)警力排除在苏格兰场的职权之外的手段,以及街头犯罪和流浪罪的各种统计数据逗乐特别委员会的手法,才确保了《大都会警察法案》成功通过议会审议。



对于伦敦市民来说,在《大都会警察法案》通过八年之后,他们看到了这项法案深刻地改变了伦敦的城市面貌,感受到了显著下降的犯罪率。



而对于亚瑟·黑斯廷斯爵士来说,苏格兰场的成立是使他迈出了个人职业生涯的一小步,但这却是英国警察制度迈出的一大步。



1829年苏格兰场挂牌以来,这帮穿着深蓝色燕尾服的新兵蛋子就成了全伦敦的笑料。



小孩子追在他们身后喊“皮尔佬”,醉鬼在小巷口冲他们吹口哨,女仆们则捂嘴偷笑,说这些人不过是换了制服的年轻更夫罢了。可无论人们怎么取笑,苏格兰场的脚步还是每天都出现在大街小巷的石板路上,棍子和手套成了新的街头风尚。



1832年的时候,伦敦可没给他们留什么面子。法国的革命风潮一吹,英国的街头也跟着沸腾了。



示威的队伍从东区一直挤到白厅,议会门口人声鼎沸。军队在后头拉线,警察在前头挡路。



人们骂他们是政府的狗,可伦敦塔下一声枪响……



嗯……罢了。



总归比法国人出动龙骑兵才把事态平息下来要好。



1833年以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5)

章节目录

大不列颠之影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趋时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趋时并收藏大不列颠之影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