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现实主义,我指的是这样一种艺术,它不仅忠实于描绘现实的细节,而且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细节的真实固然重要,但更为关键的是,作家应当通过这种真实的细节,展现出那个社会环境中的典型性格,使读者不仅能从故事情节中看见个体的生活,还能透过这些个体看到社会发展的趋势和矛盾。在这一方面,《英国佬》的作者们向来做的很好。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旅馆的小房间内回荡着敲敲打打的响动。



或许是为了纪念失败但却意义重大的萨伏依远征,过去一周中陷入自我怀疑与愧疚的加里波第等人将《国际歌》当做了他们发泄的一种渠道。



在不足二十平米的小房间内,巴黎歌剧院首席男高音阿道夫·努利担任临时指挥,加里波第等青年意大利党员充当合唱,就连五音不全的海涅与大仲马也自发地为他们打起了拍子。



至于俾斯麦,这小伙子原本不情不愿的,但是在奖学金的诱惑下,他还是只能和着加里波第磁性而富有感染力的嗓音滥竽充数。



俾斯麦高唱《国际歌》,这样的场景究竟有多荒谬?



恐怕这荒谬程度也就仅次于拉着小提琴给《国际歌》伴奏的家伙还是亚瑟·黑斯廷斯了。



加里波第等人的演唱慷慨激昂,浑身都像是有着使不完的劲儿。



很快,俾斯麦就忍受不了这宛如下地狱般的折磨,举手要求到外面去抽袋烟缓缓了。



小伙子美好的传统普鲁士价值观不容许他在这地方多待哪怕一秒,即便有着奖学金的诱惑也不成。



只要再多呼吸一口房间里的空气,他都感觉到俾斯麦家族自查理曼大帝时期流传下来的波西米亚贵族血统会受到小市民气质的玷污。



俾斯麦走下旅馆的楼梯,来到大街上靠在墙边点燃他的红木烟斗,深吸一口以后,缓缓吐出阵阵烟雾。



他抬头沿着街一路看过去,街道边的每个窗户里都能看见学生们探出的脑袋和肩膀,触目所及之处尽是他们一排排俗气的吸烟帽和看上去并不匀称的长袍,至于能不能透过窗户见到长长的烟杆和闪亮的流苏,就得看他们的烟瘾到底是大是小了。



是的,就像是伦敦一样,在哥廷根吸烟同样是一种风尚,赶时髦学抽烟的不仅有俾斯麦这样名字里面有‘冯’的,即便是没有‘冯’的那些同样也爱这一口。



唯独在这种时候,俾斯麦才能勉为其难的接受他和哥廷根的大部分学生还是有些共同之处的。



但他还是想说,吸烟不代表成熟,同样嘴里叼着烟杆儿,但是街边的窗户里却有大半都是幼稚病患者。



俾斯麦一边抽着闷烟,一边同街边路过的朋友打着招呼。



“嘿!古斯塔夫。”



腰间配着剑的古斯塔夫·舒伯兰正在低头整理他的决斗手套,他听到有人叫他,赶忙抬起头,看清是俾斯麦后方才戏谑道。



“哟,这不是我们的学生联合会主席奥托阁下吗?我听约翰那个美国佬说,你这个农民领袖打算改弦更张成为市民领袖了?”



如果是别人说这话,那多半是在恭维俾斯麦。



但说这话的可是俾斯麦在‘波美拉尼亚’佩剑社团的兄弟——大师级成员古斯塔夫·舒伯兰先生。



所以,这句话几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5)

章节目录

大不列颠之影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趋时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趋时并收藏大不列颠之影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