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他给拒绝了,据这位巴黎歌剧院首席男高音兼巴黎音乐学院悲剧抒情表演学教授说,他在蒙彼利埃的表妹过几天要结婚,所以他要赶时间回去参加婚礼。



但是大仲马却打趣说,他才不会相信努利的鬼话,他还问海涅记不记得那天和亚瑟在瓦埃勒饭店吃饭时看见的事情。努利与青年意大利有牵连,他这次去参加婚礼的时间正好与意大利发生起义的时间吻合,说不准这家伙其实是去给青年意大利押送弹药去了。



大仲马这话倒也不能说是臆测,因为努利在这方面可谓是前科满满,他不仅与大仲马一起参加过七月革命,在革命过程中一边保卫街垒一边高唱《马赛曲》,而且1830年比利时革命的发生与努利也脱不了干系。



1830年8月24日,比利时革命爆发的前夜,努利当时正在比利时首府布鲁塞尔进行《波蒂奇的哑女》的首演,在那幕剧中,努利扮演的马萨涅洛有一段名为《aour sacré de patrie》(祖国神圣的爱)的二重唱。



由于努利的演唱过于投入,或许也是因为他故意这样做的,所以这段二重唱成功地激起了观众的强烈共鸣,尤其是其中蕴含的爱国情感。在演出过程中,观众就开始躁动,而等到演出结束后,这种躁动的情绪很快就演变成了对于比利时宗主荷兰人的怒火。



这些观众将这样的情绪传遍整座布鲁塞尔,就像是草原上的星星之火,一夜之间便成燎原之势。



虽然说努利造就了比利时革命有些夸张,但是这位巴黎歌剧院首席男高音绝对在其中起到了点燃火药桶的作用。



大仲马头头是道的给海涅他们分析着努利的去向,但是说着说着,这黑胖子却猛地一愣,他这时候才反应出不对劲了。



意大利起义了,青年意大利闹革命了,这种大事情,努利都去参与了,他亚历山大·仲马怎么还在巴黎坐以待毙呢?



大仲马着急忙慌的赶忙就要送客,但是在场的所有人都看出了这胖子想干什么。



大伙儿一齐劝他,但是谁都劝不住。



当天下午,大仲马便把历史剧院之后几天的工作安排好了,随后套上马车就打算南下意大利奔赴撒丁-皮埃蒙特王国。



海涅见他想去送死,于是便赶忙跳上了他的车,门德尔松和李斯特也一起涌上来帮忙。



但是大仲马明显是有备而来,他不止自己去,而且还招呼上了他新招的三个厨子。



或许是因为在苏格兰场学有所成,所以在大仲马的精心算计之下,海涅、门德尔松和李斯特一齐都被他给绑了。



不过他并不是打算抓三个朋友的壮丁,而是等到马车出了巴黎之后,便找个乡村旅店把他们放下来,以防这帮家伙又想坏他的好事。



但是令大家都没想到的是,马车刚刚离开巴黎没多久,在经过第一个村子的时候,他们便迎面撞上了让大伙儿魂牵梦绕的那位男高音——阿道夫·努利先生。



大仲马跳下马车迎了上去,开口便问努利意大利革命的事情。



风尘仆仆的努利被大仲马问得大惊失色,示意他小点声说。



随后,他又指了指他的马车,在大仲马耳边轻声细语的说了几段话。



仅仅一瞬之间,大伙儿便看见大仲马脸上的兴奋笑容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说不清道不明的凝重。



大仲马与努利简单交流了一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3/4)

章节目录

大不列颠之影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趋时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趋时并收藏大不列颠之影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