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怎么这么眼熟,这不是我们家以前拉酒的三轮车吗。”



徐静平看韩春明用来收破烂的人力三轮车,越看越觉得眼熟。



没想到这辆人力三轮车,还真是她家的。



她爸妈以前经营小酒馆的时候,他爸就是骑着这辆人力三轮车,天没亮就是牛二酒厂拉酒回小酒馆,可辛苦了。



后来小酒馆被公私合营,再后来被全民所有制,这辆人力三轮车就闲置了下来,没想到居然被韩春明买了下来,用来收破烂。



创业肯定需要工具。



总不能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因为没有人力三轮车崩殂吧。



韩春明就想起来隔壁胡同蔡叔家有一辆闲置的人力三轮车,所以他就商量着把这辆人力三轮车买了下来,作为他创业的利器。



“小五哥,有没有收到老物件?”



杨玉坤好奇问道。



他知道韩春明之所以选择收破烂,就是冲着胡同里那些明珠蒙尘的老物件去的。



今天是韩春明开始收破烂大业的第一天。



他很好奇,韩春明有没有收到好东西。



“别说,我还真收到了两件不错的东西,瞧瞧?”



“我长长见识。”



“就是这两件,你小子不是破烂侯的高徒吗,看看怎么样?”



“嚯哦,好东西,这蝈蝈罐不错,这件铁骨泥地堆贴金开光粉彩如意绶带耳瓶仿的确实不错。”



“不错……,小坤,你刚才说什么,仿的?”



“我觉得你这瓶子不怎么对,我就随口一说,小五哥你也别往心里去。”



跟师傅学了这么多年,杨玉坤也不是白学的。



这件铁骨泥地堆贴金开光粉彩如意绶带耳瓶,他一眼就看出来了。



这不是清庭的东西,而是民国仿制的。



民国仿古瓷风行全国,究其原因。



无非是清室灭亡之后,大量官窑良工四散流落民间,为了生计只得干其本行。



封建制度的土崩瓦解,使从前想仿而不敢仿的贡品,如今但仿无碍。同时一些宫廷御用瓷器流入民间,使仿者有本可依。



还有就是受利益的驱使,社会上对古瓷需求量大增,给仿古瓷者带来了大量的利润。



民国仿古瓷的显著特点是数量多、范围广。



不仅仿制历代名窑作品,还有民国后期仿民国前期的器物,如三十年代以后大量出现的“洪宪瓷”。



民国“高科技仿品”有时候确实是扑朔迷离,真假难辨。



韩春明十一岁跟着关大爷学习古玩鉴定,十五六岁就离开帝都插队去了,今年才回来。



满打满算,也不过跟着关大爷学了五六年时间,在古玩鉴定这条路上还是小学生一个,打眼很正常。



“真是民国仿的?”



“要不你回去问问关大爷,看他怎么说?”



“行,我问问我师傅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四合院,正阳门下的自在生活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软朝香烟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软朝香烟并收藏四合院,正阳门下的自在生活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