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哪一方获胜。



赵括趁此机会赚了不少钱。



更有杨朱学派、黄老学派代表从各地赶来,还有受到《医典》诱惑,从各地赶来的医家代表。



就算不是名医的也纷纷朝邯郸赶去,谁都知道,这时候邯郸肯定是名医云集,哪怕是旁观学点技术,回去之后都能吃喝不愁。



就连堪舆家、占星家、相师等学派传人也从各地赶来。



比如为李兑和蔡泽面相的相师唐举,还有占星家石申、甘德也从魏国和齐国赶来,两人都是和赵国尹皋齐名的占星家、天文学家。



他们有的是为了宣扬自己的学说,有的趁机想要寻得名师,还有想浑水摸鱼的。



邯郸一跃成为天下最繁华的城市,城郭外面也逐渐出现新的居住区和街道。



如今邯郸学院第一期快建好了,墨风脸上的笑容也愈发掩盖不住了,就连向赵括行礼的时候都带着笑容。



又过了不到半刻钟,公输秧终于来了。



“属下拜见大王。”公输秧俯身说道。



不久前,公输秧听说新任赵王非常重视工家技术,便从楚国赶到赵国,被赵括任命为公师,主要负责改良和推广农具。



“坐吧。”赵括指着座位说道。



“诺。”



待公输秧坐下之后,赵括开口说道:“这次将大家召集过来,是为了一件事:统一度量衡!”



所谓度量衡,指的就是用于计量物体长短、容积、轻重的统称标准。计量长短的器具称之为度,测定计算容积的器皿称之为量,测量物体轻重的工具,则称之为衡。



赵括本以为在始皇帝统一天下之前,就算各国之间度量衡不统一,各国内部也应该是统一的,后来才知道,即便是每个国家内部的度量衡都不统一。



比如长度,一尺指的是成年男子伸展的拇指和中指之间的距离,一迟指的是女子手伸展后从拇指到中指的距离,所以迟比尺稍短一些。



也有的地方将百粒黍米摆成一排做一尺,纵着摆就是纵尺,横着摆就是横尺。



此外,还有仞和寻,是人伸开双臂的长度。



等等。



看似没有什么问题,也很合理。



问题是,天下的人多了去了,每个人的长度都不一样,按照谁的为标准?



按照你的?你算老几?



按照国君的?国君死了呢?再按照下一代国君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国逐渐意识到这个问题,开始制造统一度量衡的标准工具。



这是好事,标志着度量衡逐渐走向统一。



然而实际上,依然是不同国家,不同标准。同一个国家,不同地区,也是不同标准。



尺有大尺小尺,斗有大斗小斗,亩有大亩小亩。



当年田氏硬生生靠着小斗进大斗出,收买了齐国百姓的民心,将整个齐国“买”了过来。



如果当初齐国所有斗都一样大小,田氏想要‘买’下来齐国是不可能的,只能通过其他办法。



还有些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神话战国之我是赵括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写网文太难了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写网文太难了并收藏神话战国之我是赵括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