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到外面去买?他们也想过,可到大集上一看,关州这边木匠打的柜子也不比戚五打的好看多少,还没戚五用料足,瞧着更结实,他们就宁可等着戚五。



左右家家都盘了炕,只要有睡觉的地方,其他东西也不是那么急用。



戚五是个不藏私的,自家要忙烧炭那一摊,实在没时间打家具,就将院子敞开来,工具都摆在那,简单的就自己拉料过来捣鼓,实在捣鼓不上,就等他得闲再弄。



今日戚大在炭场守夜,他们兄弟二人一进院子,戚四就舀些凉水给自己搓洗,这是和小二待久落下的毛病,不然小二总嫌他埋汰……



戚五则绕着院子里的木头转悠,一旁还有个冻得发抖的女孩,与他隔着老远,在雪地里用树枝画着柜子的图样。



很小声的解说着,哪一家想打什么,哪一处出了问题没做成等等……



这是康老爷子的大孙女,看着形容单薄,今年已经十五啦。



连闫玉都能看出那位老爷子的心思,更别说是眼不亮心却明的戚老娘。



当初那康老爷子好一番诚恳模样,感激小安村的恩情,感激戚家帮扶照料之情,他年岁大做活不利索,老婆子身子骨也弱,他家孙女孙子念过几天书,认得些字,也会画上几笔,每日过来帮着记记家具样子,等戚五回来与他学上一学……



不知啥时候,孙女孙子就变成了大孙女一人。



戚老娘也全做不知。



她年轻的时候在绣坊里做活,女子扎堆的地方就爱说个闲话。



茶楼里说的书,戏台子上演的戏,还有大户人家传出来的些许风声……姐妹们不会什么文绉绉的词,就家长里短一样的闲聊,话语直白可道理都是相通的。



戚老娘也不会说什么大道理,乡下人,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都是口口相传,心里有杆秤。



换了之前,康老爷子一家是犯了事流放来的,她是万万不敢招的,可和康家的老姐姐越聊越深,就晓得这家人是什么样的品行,康家那儿子是有错,可也得了教训,一家子陪他遭罪,让戚老娘彻底放心下来的是,村里或者说闫家同意让康家落籍在小安村上。



虽说还要再等等康家的两个儿子从采石场回来,彻底消了那边役,可事实上,村里头帮沙铁匠他们这几户盖房的时候,顺手就给康家的房子也建了起来。



现在一家子早就住了进去。



康老爷子改的那个模具又管用,村里头现在就用它做出好多的铁箭头来。



这一桩一件的,戚老娘便晓得,这康家啊,不出意外,也是他们小安村的人。



既然是一个村里的,她还有啥好挑剔的?



人家康家的大孙女除了有些瘦弱,认字会写还能算,那手是这两年干活干糙了,从缝补上就能看出来,绣工也不差,性子软和,人也勤快,眼里有活,还孝顺,上面照顾她爷奶,下面照顾她弟妹。



这样的好姑娘,要不是落了难,咋能看上她家的傻儿子。



而且那老康头也精,她就和那康家老姐姐提过一回她妹妹家的几个孩子,她的傻四儿人家立时就不看了,盯上了她的傻五儿……



闫玉悄悄的绕圈子,免得打扰在雪上画道道的两个人。



“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5)

章节目录

咸鱼一家的穿书生活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宅女日记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宅女日记并收藏咸鱼一家的穿书生活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