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麻袋不会太贵。”



家里日子过的不宽裕,李雪梅也渐渐受他们爷俩的传染,学会了精打细算。



李雪梅建议道:“你不如问问外面的粮价,要是价钱合适,也不用非等到秋收,现在就提前收些粮食回来,各家的存粮应该也不多了,大家分一分,那粮袋不就能剩下。”



闫玉竖起大拇指,“娘!你这法子太好了!哈哈,省到就是赚!”



虽说田大老爷给他们分了三个月的口粮,可谁会嫌家里的粮食多呢。



关州到底不同于他们的家乡,这里可是一直被叫作——苦寒之地。



冬天冷,关州人都有猫冬的习惯,整个冬天几乎就荒废了,啥也不能干。



所以他们按照以前的习惯,秋收买粮,未必能等到一个好价钱。



换了是她,一定会在秋收的时候囤积足够过冬的粮食。



想来现在买,和晚些时候买,粮价不会有太大的波动。



关州一年只种一季,又有那么多的灾民突然涌入……



闫玉心里咯噔咯噔。



坏了,他们之前没有想到。



也是大老爷一下子给了他们那么多口粮弄的,让所有人都没了缺粮的紧迫感。



“得让大哥哥找村长爷爷和族老们说说。”闫玉道。



李雪梅想了想,道:“上回不是还换了一张大渔网,也趁机问问,有没有人会用,我看那河里的鱼不少,挤一挤时间,多网些鱼上来,现吃或者晒成鱼干储存都行,吃食永远都不嫌多。”



“对!得先保证咱自己不饿肚子,才有力气帮助别人。”闫玉道:“采药是能赚钱,可就怕有钱也买不到粮食,到什么时候,都是吃的最重要!”



这是一个吃货无法被撼动的认知。



闫向恒近来都和村里人结伴往山中去。



上午采药,中午回来吃饭,下午做一些家里的活,再将功课板板正正的摆上,写上一写。



以前读过的书,他也在温习重读。



突然发现,熟悉的文章,似乎蕴含了不一样,或者说更深刻的道理。



圣人之言,流传至今,无一字一言空论,字字珠玑。



每隔一段时间诵读,皆有不同的感悟。



以前类似的感受,都是他年龄渐长,回望有感。



可近些时日,他屡有所悟,渐渐也能明白爹口中‘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道理。



闫向恒每日读书的时间都在不自觉的延长,这种文思志趣的快乐,不足外人道也。



赶在午时下山,他快步往家走。



今日他们找到一处不错的地方,挖到了许多野姜。



他知道,容嬷嬷手艺很好,用料也足,他家挖到的野姜一向是不送去炮制的,都是自家留着——吃。



是以,今日他归来的比平时晚些,腹内早已打鼓。



还不等进院子,闫向恒就看到了蹲在门口的小二。



“小二,你干吗呢?”他好奇的问道。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咸鱼一家的穿书生活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宅女日记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宅女日记并收藏咸鱼一家的穿书生活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