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文化馆里的文化人,为了找外水举办的书画班。



右手是一栋新修的四层砖混楼房,文化馆的仓库、资料室、办公室都在那里。



理论上,干爹是文教局的副局长,文化馆是兼管,而县志办,用后世一个词儿来形容,那就是用爱发电。



自己发电就算了,还拉着周至一起发电。



不过周至也没有惯着自家干爹,本来说好整理非遗,啊现在还叫做“传统技艺”,结果周至从九斗碗开始,利用文化馆的资料,县志,加上干爹收集的资料,还有四表舅的指导,最后写出了一本美食随笔,取名叫做《川味趣谈》。



这部书的第一册三十万字稿件现在就摆在吴灵均办公桌上,吴灵均正在兴致盎然的翻阅着。



“来了?”见到周至拖着两个箱子进来,吴灵均放下稿件:“写的是不错,不过你这回锅肉起源之说,是不是扯得太远了?”



“科普,就是小科普而已。”



周至的文章里做了几种推测,认为回锅肉的来历有几个说法。



其一是客家的一道家常菜“青蒜闷烧肉”,里面用的青蒜苗,也是回锅肉必用的材料。



其二是干爹的收集的记录,明代成书的《竹屿山房杂部》里边,记载的一道明代菜肴叫“油爆猪”:



“取熟肉,细切脍,投热油中爆香,以少酱油酒浇,加花椒



δhu五lá



葱,宜和生竹笋丝、茭白丝同爆之。”



这种油爆猪的烹饪方法,已经跟后世的回锅肉比较相近了。只不过在配料上少了一味豆瓣,配菜从青蒜换成了竹笋丝、茭白丝而已。



其实川中的饭馆回锅肉配青蒜是标配,但家里炒回锅肉配菜那就是五花八门了,理论上只要不是爱出水的菜蔬,都可以拿来用作回锅肉的配菜:香干、笋片、蕨粑、盐干菜、仔姜、莲白、青椒、芹菜、蒜薹、熊掌豆腐、凉薯……wΑpkān伍lα



还可以几样配菜混搭,变得五花八门丰富多彩。



比如周至就喜欢加泡姜片和泡辣椒段。



作为川菜的代表作,回锅肉在川菜中的地位是相当明确的,不过关于其起源,则是相当不明确的。



周至又给加入了一种猜测——祭肉。



古代人祭祖祭神时会摆设煮熟的猪肉作为祭品,这种祭品猪肉普遍偏肥而且切块较大,纯用清水煮熟,不放任何调味品。



至今夹川都保留着这样的风俗,祭祀祖宗的那块肉,用的是臀尖或者二刀肉,四四方方一整块煮熟后上供。



祭祀完成之后的程序就是散福,也就是人们分食祭品。这种大块的白水煮肥猪肉,加上摆了半天完成礼仪,到分肉的时候已经凉了,吃起来的感觉可以想象。



清代宫廷祭祀就是典型的例子,白水煮猪肉的祭品,最后按照程序,皇帝皇后分得猪脾,众大臣分猪肩猪腰子之类,分完之后,必须要在祭祀现场吃掉。



想着猪脾那腥膻味儿,周至不禁感慨,起码在这件事情上,清代皇帝们算是“以身作则”了。



不管怎么说,几次过后,就有大臣动起心眼,藏起了“料布”。



料布就是一张帕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重生之乘风而起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二子从周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二子从周并收藏重生之乘风而起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