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向西延伸的欧亚铁路,是762窄轨铁路外。今后修建的所有铁路,都将是1435的现代标准的标准轨道铁路。



铁轨都是现代淘汰的载重铁路重型钢轨。二愣子已经找到了关系,可以打来过收购,然后用海船运抵非洲之角的蓝堡港。



现代换下来的载重铁路专用的重型钢轨,用来跑一般货运列车,再用几十年也没有任何问题。



现代废旧钢轨都是在铁路边掩埋处理的,购买价格非常便宜,很废钢一样。因为处理是老大难问题。回炉因为成分复杂,成本特别高,还不如抛弃处理。



杨凡知道现在大明已经到了完蛋的前夜了。主要问题就是旱灾,旱灾是压垮百姓的最后一根稻草。



可是要解决旱灾就得有水,有淡水才能解决问题。



杨凡反复权衡之下,决定把第二次超级盾构机的机会,用来修一条地下引水隧道。



杨凡特意咨询了瑶光,这个超级盾构机是次数限制,还是修筑隧道长度限制,结果瑶光查询了一下,明白无误的告诉杨凡,是次数限制。



系统没有说明每一次的隧道长度限制。



杨凡了然,这是一个bug。



既然如此,杨凡自然要最大程度的利用好这个漏洞。



他把第二次机会,用来修建一条地下巨型隧道。



从贝加尔湖湖底,穿过蒙古高原,连通库苏古尔湖底,然后一直到燕山脚下的隧道。用来把贝加尔湖、库苏古尔湖的淡水引入华北平原。用来灌溉山河四省。



从此以后,华北和中原再也不缺城市用水和农田灌溉用水。



贝加尔湖海拔455米,最深处在海拔之下一千三百多米。从腰部打隧道,到华北平原,完全可以自流。



因为华北平原的海拔才几十米。帝都才六七十米。天津更低。



杨凡计划隧道的入水口在海拔以下,出水口多开几个。从海拔在300米的高度,一直到海拔三十米。这样可以灌溉整个华北和中原。只需要修建很多灌渠就可以。贝加尔湖一年流出600亿立方米,相当于黄河一年的水量。这个时代足够灌溉农田了。再加上库苏古尔湖水量,今后几百年的用水足够了。



华北和中原要是不缺水,所有的耕地都变成水浇地和水田。在麦稻两熟的轮更下,再加上鸟粪肥料,高产种子。基本吃饭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到时候,在想办法取消农业税和徭役。把基础设施建设,用发国债和招投标的方式,承包给工程队来做。农民就彻底不会再揭竿而起了。



当然土地兼并的问题,还是不能解决。杨凡也不打算解决了。干脆以后没有地的人,全部宣布为盲流,全家抓走弄到东南亚和东北、西域、西伯利亚去。给他们贷款和分地。重新安置他们,以后就在新的地区生活了。



至于那些喜欢土地兼并的士绅们,你们随便弄吧。



杨凡是仁慈的,等到士绅们找不到种地的人,只能蹲在田间地头哭的时候,杨凡会推广蒸汽机农用机械的。大庄园和大土地制是山河四省未来的农业发展方向。



安三溪眯着眼睛,费了半个月的功夫,终于把所有敌对的喀尔喀人都堵在这里了。



现在他们跑不了了,被迫在湖面上列阵,准备放手一搏,和骑兵军拼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明末钢铁大亨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漫卷诗书万点花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漫卷诗书万点花并收藏明末钢铁大亨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