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之开局娶了武则天》 第七百四十四章晒盐之法
br />
“福伯不用多礼!”杨帆把杨来福扶起来,随口问道:“里面安排得如何?”
杨来福笑道:“公子请放心,已经安排妥当,只要这些人不乱走,都不涉及到琉璃生产的关键步骤。”
“另外,隔壁的造纸厂,王淑芬已经让人准备好了,随时都可以去看。”
琉璃厂和造纸厂属于最挣钱的产品之一,杨来福和王淑芬来到以后,杨帆便交给了他们管理。
毕竟,自己家里人是最放心的。
听到杨来福的话,还没等杨帆表态,杨逊便急忙开口道:“大都督,现在人多眼杂,咱们就先不去看这个琉璃制造厂了吧……要不咱们直接去造纸厂?”
“是啊大都督,咱们还是去直接去造纸厂参观吧!”一旁的林郗也赶紧啊合。
看到急切的两人,杨帆当然知道他们的心思。
这两个家伙显然害怕制造琉璃的方法被别人看到。
毕竟,他们已经把琉璃生意当成了是自己的囊中之物。
看破不说破,杨帆倒也没有刻意强求。
其他人也不敢有什么意见,于是一行人直接转向了旁边的造纸厂。
行进的过程中,杨帆对着杨来福问道:“新氏造纸是否顺利?”
王淑芬和杨来福是夫妻,想来应该了解情况。
杨来福说道:“公子尽管放心,用竹子制造出来的纸张韧性更足,而且更加雪白,绝对是书写的最佳选择。”
在关中的时候,主要用麻和树纤维制造纸张,原本的配方自然不能生搬套用,要在原基础之上另行改进。
而南方多竹,最适合造纸业的发展。
所以让王淑芬带领工匠研究用竹造纸的工艺。
萧然闻听杨来福的话语,顿时吃了一惊:“你们真能用竹子造出纸来?产量如何?质量如何?”
对于萧然如此惊讶,杨帆并不觉得奇怪。
虽然造纸业在华夏有悠久的历史,但大多都是以树木的纤维和麻为原材料。
自从宋代藤被砍伐殆尽后,竹造纸才逐渐开始出现,这才大大丰富了造纸材料的来源。
如今还是大唐初期,萧然不知道竹子可以制造纸张并不奇怪。
杨来福笑了笑,恭敬的说道:“回禀郎君,老朽也不知道什么样的纸张质量算好,但产量绝对高,我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为了让天下读书人都能够用上我们的纸张。”
杨来福语气恭敬,但神情却是傲然不已。
让天下读书人都能够用上我们的纸张……
确实是这些造纸工匠的目标。
听到杨来福这么大言不惭的话,萧然显然不相信,怒极反笑道:“简直笑话!即使你们掌握了用竹子造纸,但你怎敢说出‘让天下人都能用得上你们的纸张’这样的话?”
“你可知每一张纸的造价几何?所需要的人工费用几何?天下读书人又有几何?”
“我承认,大都督在关中之时,应该对造纸进行了改进,甚至降低了很多成本,但即使是这样,也不是一般读书人能够承担得起的,你这
“福伯不用多礼!”杨帆把杨来福扶起来,随口问道:“里面安排得如何?”
杨来福笑道:“公子请放心,已经安排妥当,只要这些人不乱走,都不涉及到琉璃生产的关键步骤。”
“另外,隔壁的造纸厂,王淑芬已经让人准备好了,随时都可以去看。”
琉璃厂和造纸厂属于最挣钱的产品之一,杨来福和王淑芬来到以后,杨帆便交给了他们管理。
毕竟,自己家里人是最放心的。
听到杨来福的话,还没等杨帆表态,杨逊便急忙开口道:“大都督,现在人多眼杂,咱们就先不去看这个琉璃制造厂了吧……要不咱们直接去造纸厂?”
“是啊大都督,咱们还是去直接去造纸厂参观吧!”一旁的林郗也赶紧啊合。
看到急切的两人,杨帆当然知道他们的心思。
这两个家伙显然害怕制造琉璃的方法被别人看到。
毕竟,他们已经把琉璃生意当成了是自己的囊中之物。
看破不说破,杨帆倒也没有刻意强求。
其他人也不敢有什么意见,于是一行人直接转向了旁边的造纸厂。
行进的过程中,杨帆对着杨来福问道:“新氏造纸是否顺利?”
王淑芬和杨来福是夫妻,想来应该了解情况。
杨来福说道:“公子尽管放心,用竹子制造出来的纸张韧性更足,而且更加雪白,绝对是书写的最佳选择。”
在关中的时候,主要用麻和树纤维制造纸张,原本的配方自然不能生搬套用,要在原基础之上另行改进。
而南方多竹,最适合造纸业的发展。
所以让王淑芬带领工匠研究用竹造纸的工艺。
萧然闻听杨来福的话语,顿时吃了一惊:“你们真能用竹子造出纸来?产量如何?质量如何?”
对于萧然如此惊讶,杨帆并不觉得奇怪。
虽然造纸业在华夏有悠久的历史,但大多都是以树木的纤维和麻为原材料。
自从宋代藤被砍伐殆尽后,竹造纸才逐渐开始出现,这才大大丰富了造纸材料的来源。
如今还是大唐初期,萧然不知道竹子可以制造纸张并不奇怪。
杨来福笑了笑,恭敬的说道:“回禀郎君,老朽也不知道什么样的纸张质量算好,但产量绝对高,我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为了让天下读书人都能够用上我们的纸张。”
杨来福语气恭敬,但神情却是傲然不已。
让天下读书人都能够用上我们的纸张……
确实是这些造纸工匠的目标。
听到杨来福这么大言不惭的话,萧然显然不相信,怒极反笑道:“简直笑话!即使你们掌握了用竹子造纸,但你怎敢说出‘让天下人都能用得上你们的纸张’这样的话?”
“你可知每一张纸的造价几何?所需要的人工费用几何?天下读书人又有几何?”
“我承认,大都督在关中之时,应该对造纸进行了改进,甚至降低了很多成本,但即使是这样,也不是一般读书人能够承担得起的,你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