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李二陛下又分配了各自的任务,前来的官员陆续离去。



此次谋逆的事件影响极大,若是不做周全的安排,那后果简直不敢想象!



这一刻,李二陛下展现出了运筹帷幄、雷厉风行的帝王手段……



大部分人走后,行宫内只留下了长孙无忌几个大老。



杨帆正想告辞,却见李二陛下摆手说道:“你且站在一边旁听,稍后朕还有事问询。”



言罢,不理会呆愣的杨帆,对着房玄龄说道:“爱卿,你说一下如今朝堂的形势。”



“诺!”房玄龄扫了杨帆一眼,开始整理思绪。



杨帆见到房玄龄、长孙无忌几人都有座位,自己只能乖乖的站到一边,心里想骂娘。



今天杀了一天,晚上站了一半宿,刚才大家都站着,倒不觉得什么。



如今满屋子的人都坐着,就让自己站着,这算是什么事儿?



再怎么说自己也是救驾的功臣,李二就这么对待救命恩人的?



当然,杨帆仅仅是在内心吐槽而已。



虽然上辈子没当过官,但杨帆不可能一点政治智慧都没有。



看看眼前这些人。



长孙无忌、房玄龄、魏征、萧瑀、李绩、程咬金……



一熘子全都是这个帝国的中流砥柱,在后世那是相当于级别的存在!



这样的一个会议,所议之事必是极其重要的国家大事。



虽然杨帆被任命为江南道大都督,在后世充其量也只是一个省高官的级别。



这样的级别看起来很高,但距参加会根本就不可能。



如今杨帆却得以就近聆听,这可不是一般的机缘!



杨帆懂,但在场的一众人比他更懂!



听到李二陛下把杨帆留下之时,长孙无忌满脸惊讶。



余光不住地往杨帆那张不怎么情愿的脸上瞟,心里嫉妒得不行。



自家大儿子最受宠的时候,也没有资格聆听这样等级的会议。



更何况自家大儿子被发配边疆,那更是天差地别了。



真是人比人气死人啊!



更主要的是,参加这种会议,可不单单是能听懂多少的问题,而是简在帝心。



只有当皇帝将你当做一个帝国的栋梁之才培养,才会允许旁听这样重要的会议。



即便是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这些亲儿子,李二陛下也从来没有让他们旁听过这样级别的会议,简直有些匪夷所思。



如今,李二却特意将杨帆留了下来,杨帆何德何能让陛下如此重视?



长孙无忌有点捉摸不透,为何杨帆一直以来都会受到李二陛下如此的偏爱。



其实,长孙无忌对杨帆的印象其实说不上好坏,只是觉得这小子很是有些小聪明,但办事冲动……



当然,这小子最大的能耐就是胡搅蛮缠。



毫无疑问,李二陛下现在最需要的就是一个胡搅蛮缠的人下江南破局。



但是仅仅因为需要杨帆下江南打破江南士族的垄断,就让他得到这么一个聆听的机会?



这让长孙无忌有些郁闷,杨帆这小子简直太幸运了。



整个大唐年轻一代还真没有人与之比拟……



想想自己长孙家后继无人,孙无忌更加郁闷了。



程咬金则浑身舒畅,咧开大嘴,给了杨帆一个大大的笑容,心里头早就乐开了花儿。



此次杨帆来骊山,就是陪着女儿程玉珠来赏雪的。



在他心中,杨帆早就成了他半个女婿。



更何况,自己的大儿子程处默与杨帆相交莫逆。



杨帆的成就越高,对他们老程家越有好处。



萧瑀也欣慰的点了点头。



对于自己姐姐认的这个干儿子,平时看起来大大咧咧,谁能想到,这么一个让人头疼的棒槌居然能够得到陛下如此垂青?



显然这是要培养帝国栋梁的节奏啊!



杨帆如此年轻就能够得此大用,简直是不可思议。



不过,有姐姐萧太后和萧诗韵的这层关系在,杨帆越受皇帝宠信,对他们萧家并非坏事。



至于李绩、魏征,脸上不见喜怒,似乎永远都是一副扑克脸。



行宫内众人心思各异,只有房玄龄低沉的嗓音:“贞观十二年十二月三日至今,陛下因病不能理会朝事期间,江南士族官员不断上奏朝迋,要求废除在江南设置海运衙门一事,同时要求收回任命杨范围江南到大都督之圣御。”



“大家看看,这些都是通过御史台递上来的奏折,后面还有众多官员的签名,显然是趁着陛下龙体有羊而向朝迋施压。”



“另外,这里还有一份自大唐立国以来,江南向朝廷缴纳赋税的情况,江南民丰富足,但缴纳给朝迋的税赋却很少,再加上江南士族经常联合对抗朝廷的御令,给整个国家带来不好的示范。



“此次谋逆,不管在哪里都有江南士族的影子,攘外必先安内,若不能将这些人彻底制服,将来东征之时,想让江南成为粮草的供应基地,那很不现实。”



从房玄龄讲述的情况来看,原来李二陛下早已经对此谋逆有了一定的预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大唐之开局娶了武则天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星辰原木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星辰原木并收藏大唐之开局娶了武则天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