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外寒风呼号、大雪滔天,屋内几人的心却比寒冬更冷。



谁都知道安元寿的意思,以一己之身、引颈就戮,平息君王之怒火,换取安氏之太平……



这可是堂堂安氏一族的族长,却被逼迫至此等境地,何至于此?



这就是天下传颂的“仁和”之主?!



一直没怎么说话的翟六娘却摇摇头,语气镇定:“夫君纵然牺牲己身,却如何确定陛下当真能够饶恕安氏一族?”



若牺牲安元寿一人以换取阖族之太平,虽然痛心却也不是不能考虑,可谁又能保证陛下处死安元寿之后便放过安氏一族?若安元寿自缚君前引颈受戮之后陛下余怒未消誓要剿灭安氏一族,安元寿岂不是白白牺牲?



安永达忙道:“嫂子之言有理,左右不过是一死,干脆奋起反击,想要咱们安氏的人头也得崩掉他程咬金的大牙!”



安忠敬起身,挥拳怒吼:“我安氏一族久居凉州,为大唐立下过汗马功劳,如今君王不仁、视我如眼中钉肉中刺亟待除之而后快,我们又岂能束手就擒、辱没先祖之威风?咱们拼了吧!”



安元寿面色变幻,犹豫不决。



正如安忠敬所言,安氏一族于大唐是有大功的!



大唐立国之初,李轨割据凉州,北连突厥、南接吐谷浑、虎视关中,实乃心腹大患。安兴贵毛遂自荐、主动请缨,返回祖居之地凉州协助朝廷平定李轨,使大唐再无后顾之忧,凭此功绩深受高祖皇帝赏识,“累拜上柱国、右武侯大将军,封凉国公,赐帛万段,实封六百户”,唐初功臣之中,功勋过于安兴贵者屈指可数。



而安元寿青年之时骁勇非常,十六岁便以功勋子弟的身份进入秦王府担任右库直,武德九年太宗皇帝发动玄武门之变时,命令安元寿固守由太极宫出入掖庭的嘉蝤门,功勋赫赫。



同年,颉利可汗挥师南下兵临渭水,太宗皇帝于渭水便桥与颉利可汗定下“渭水之盟”时,是安元寿独自于军帐之中护卫,使太宗皇帝无后顾之忧。



种种功勋,放眼大唐有几人能及?



就因为擅自起兵奔赴长安,便要阖族歼灭以泄怒火?



着实不甘!



而自己的妻子、堂弟、儿子都不忍自己前往长安受死,宁肯起兵死战一处,也令他极为感动。



毕竟这个时候最佳的方法就是将他推出去,毕竟还是有几分可能让陛下消解怒火放过安氏一族的,如若死战,则唯有战败族灭一途。



“砰!”



翟六娘伸手拍了一下桌案,秀眸圆瞪,喝叱道:“都消停一些,我何时说要造反了?夫君不是不能自缚君前、以死谢罪,而是要想办法让陛下事后不再追究安氏,容许安氏安然无恙!”



安元寿:“……”



原来不是舍不得我去死,而是要让我死的有价值……



安永达忙问:“计将安出?”



虽然翟六娘乃女流之辈,但心思灵透、计谋百出,能够当半个家,所以素来威望颇著,安氏族人对其极为信服。



“让人携带重金秘密赶赴长安,收买说服朝中大臣在陛下面前谏言,如此或可保全安氏!”



安永达眼睛一亮:“嫂子果然女中诸葛,如此定然能够解除危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章节目录

天唐锦绣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公子許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公子許并收藏天唐锦绣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