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寡言的姿态,走向台前,计策一出,便让王允丧命,吕布出逃,更让汉献帝傀儡再次换手。
作为一个谋士,他到此为止,依旧是冷眼旁观,彷佛以第三者立场,看待整个三国大势,事不关己之时,便高高挂起,一旦关系到切身利益,计策一出,足以改变整个天下大势。
如今,他观察良久,心中已经选定曹孟德,也因此才会劝导张绣再投降曹操,他的选择也必然是正确的,在曹操还未能打败袁绍之前投降,即清楚曹操与袁绍决战之前,必然不能容忍张绣威胁,而且,选择的点也最为合适,曹孟德心中再恨,也必须生生忍下,也算对得起张绣了。
毕竟,此事的张绣十分清楚,诺大中原,真无他张绣的立足之地,一次两次能阻挡曹操,再来一次,根本无望,与其如此,还不如赌一把。
至于为何不投刘表?荆州乃世家天下,张绣一介武夫又怎能融入?后果也同样好不到哪去,既然要赌,莫不如干脆赌大点。
贾诩跟着张绣投降曹操,也十分低调,同样冷眼旁观。
一方面,是贾诩性格使然,另一方面,贾诩认为自己非曹操旧臣,却策谋深长,所以怕曹操猜嫌,于是采取自保策略,闭门自守,不与别人私下交往,他子女婚嫁也不攀结权贵,明哲保身。
曹操不问计,贾诩几乎不言,但每次发言,必每言必中。
这其中,有三个例子可以说明一切: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与袁绍战于官渡。曹军军粮用尽,曹操问计于贾诩,贾诩说:“您在精明、勇敢、用人、决断四个方面都胜过袁绍,之所以相持半年不能过取胜,是想顾及周全啊,抓住机会,便能很快取胜。”
曹操称善,后来抓住机会偷袭乌巢,一举战胜袁绍。河北平定后,曹操领冀州牧,改任贾诩为太中大夫。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占领荆州,想乘机顺江东下。贾诩劝阻,说应该安抚百姓,等待时机,曹操不从,结果在赤壁之战中大败而归。
建安十六年(211年),以韩遂、马超为首的十部联军,聚集十余万人马,据守潼关抗曹。马超受挫后,提出划河为界的议和条件,被曹操拒绝。
马超多次前来挑战,曹操坚守不出,使马超欲急战速胜不得。九月,再次提出划地为界的要求,并送子为人质。
贾诩认为可以表面上假意应允,麻痹对方,实际积极准备,伺机歼敌。
曹操又问贾诩如何破敌,贾诩说:“离间他们。”曹操采用他的计谋,写书离间马超和韩遂,使他们内乱。曹操视时机成熟,主动对关中联军发起进攻,大胜而归。
三次发言,曹操听从两次,一举奠定北方雄主;一次未能听从,结果赤壁大战铩羽而归,差点送了性命。
只此三次,便一举奠定贾诩在曹孟德心中的地位,这也是后来,曹操立子嗣之时,询问贾诩的原因,也是这一次,贾诩在日后真正脱颖而出,位列三公之位。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当时曹操未立太子,曹丕为五官将,而临菑侯曹植才名方盛,曹丕派人求计于贾诩。
贾诩说:“但愿将军能够弘扬道德,培养气度,实践士人的责任和义务,勤勤恳恳,孜孜不倦,不做违背孝道的事情,也就可以了。”曹丕听从了他的建议,刻意磨练自己。
后来,曹操私下问贾诩对立嗣的看法,贾诩闭口不答,曹操问他为
作为一个谋士,他到此为止,依旧是冷眼旁观,彷佛以第三者立场,看待整个三国大势,事不关己之时,便高高挂起,一旦关系到切身利益,计策一出,足以改变整个天下大势。
如今,他观察良久,心中已经选定曹孟德,也因此才会劝导张绣再投降曹操,他的选择也必然是正确的,在曹操还未能打败袁绍之前投降,即清楚曹操与袁绍决战之前,必然不能容忍张绣威胁,而且,选择的点也最为合适,曹孟德心中再恨,也必须生生忍下,也算对得起张绣了。
毕竟,此事的张绣十分清楚,诺大中原,真无他张绣的立足之地,一次两次能阻挡曹操,再来一次,根本无望,与其如此,还不如赌一把。
至于为何不投刘表?荆州乃世家天下,张绣一介武夫又怎能融入?后果也同样好不到哪去,既然要赌,莫不如干脆赌大点。
贾诩跟着张绣投降曹操,也十分低调,同样冷眼旁观。
一方面,是贾诩性格使然,另一方面,贾诩认为自己非曹操旧臣,却策谋深长,所以怕曹操猜嫌,于是采取自保策略,闭门自守,不与别人私下交往,他子女婚嫁也不攀结权贵,明哲保身。
曹操不问计,贾诩几乎不言,但每次发言,必每言必中。
这其中,有三个例子可以说明一切: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与袁绍战于官渡。曹军军粮用尽,曹操问计于贾诩,贾诩说:“您在精明、勇敢、用人、决断四个方面都胜过袁绍,之所以相持半年不能过取胜,是想顾及周全啊,抓住机会,便能很快取胜。”
曹操称善,后来抓住机会偷袭乌巢,一举战胜袁绍。河北平定后,曹操领冀州牧,改任贾诩为太中大夫。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占领荆州,想乘机顺江东下。贾诩劝阻,说应该安抚百姓,等待时机,曹操不从,结果在赤壁之战中大败而归。
建安十六年(211年),以韩遂、马超为首的十部联军,聚集十余万人马,据守潼关抗曹。马超受挫后,提出划河为界的议和条件,被曹操拒绝。
马超多次前来挑战,曹操坚守不出,使马超欲急战速胜不得。九月,再次提出划地为界的要求,并送子为人质。
贾诩认为可以表面上假意应允,麻痹对方,实际积极准备,伺机歼敌。
曹操又问贾诩如何破敌,贾诩说:“离间他们。”曹操采用他的计谋,写书离间马超和韩遂,使他们内乱。曹操视时机成熟,主动对关中联军发起进攻,大胜而归。
三次发言,曹操听从两次,一举奠定北方雄主;一次未能听从,结果赤壁大战铩羽而归,差点送了性命。
只此三次,便一举奠定贾诩在曹孟德心中的地位,这也是后来,曹操立子嗣之时,询问贾诩的原因,也是这一次,贾诩在日后真正脱颖而出,位列三公之位。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当时曹操未立太子,曹丕为五官将,而临菑侯曹植才名方盛,曹丕派人求计于贾诩。
贾诩说:“但愿将军能够弘扬道德,培养气度,实践士人的责任和义务,勤勤恳恳,孜孜不倦,不做违背孝道的事情,也就可以了。”曹丕听从了他的建议,刻意磨练自己。
后来,曹操私下问贾诩对立嗣的看法,贾诩闭口不答,曹操问他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3/4)